迈乐生物 , 光动力质量领域的领先者 !

探索迈乐

光动力治疗胸膜间皮瘤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

2023 - 10 - 07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PmV6YsicXURf-WR9xW0YGg


文章题目:A Case of Advanced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Treatment with 

Chemotherapy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影响因子:2.9

作者:Jae-Wook Ryu, M.D.1 and Youn Seup Kim, M.D.2

单位:Department of 1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and 2Internal Medicine, Dankook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Cheonan, Korea.

出处:Tuberc Respir Dis, 2015,78(1).

DOI:10.4046/trd.2015.78.1.36.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侵袭性强、耐药性高、治疗手段有限的致命疾病,患者中位生存期约12个月。本案例为一名68岁男性,院外诊断为MPM,给予化疗和胸膜固定术后患者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现因呼吸困难来我院就诊。患者此次拒绝接受化疗,经讨论后推荐光动力疗法(PDT)处理呼吸困难和MPM。

PDT治疗后,呼吸困难有所改善,患者决定接受联合化疗,遂给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7个月之后接受了第二次PDT治疗,然后使用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方案。该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7个月,显著长于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以下病例来自韩国檀国医科大学,已保护患者隐私,仅供学术交流使用。

病例基本信息:

性别:男

年龄:68岁

主诉:呼吸困难伴体重下降4+月。


病史描述

现病史

患者老年男性,入院前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体重减轻,在外院通过胸腔镜活检诊断为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后给予全身化疗及胸膜固定术,但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遂于今日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    

患者有吸烟史30年,半包/天,发现高血压病史3年,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可。工作环境与石棉无接触。  


入院检查

入院时查体:血压:150/80mm Hg;呼吸频率:28次/分;脉搏频率:86次/分;体温:36.5°C。胸部听诊显示整个右肺的呼吸音明显下降。


胸片显示:右半胸有一个巨大肿块,有多发胸腔结节和胸腔积液。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约11.5×16厘米的肿块伴胸腔积液和弥散性胸膜转移。瘤体直接侵犯右气管旁淋巴结、右主动脉旁淋巴结和右下叶后部胸膜。


骨扫描显示:右第九肋和第四腰椎有骨转移。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伴右侧胸腔积液。



诊疗思路

患者诊断明确,对于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培美曲塞/顺铂联合化疗被认为是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对于联合化疗无反应的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方案有限。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反应,其过程为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使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受到激发,氧分子通过能量传递,产生氧自由基和单态氧等活性氧,产生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受损乃至死亡,为联合化疗无反应的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提供了新方案。

循证依据


诊疗过程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外科胸腔镜引导光纤到达病灶部位后,给予15J/cm2的光剂量。PDT后患者呼吸困难有所改善,未见并发症。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后患者愿意采用培美曲塞(500mg/m2)和顺铂(60mg/m2)联合化疗,每3周给药一次。


治疗过程:

胸腔镜下显示:胸膜肿块


胸腔镜下光动力治疗


胸腔镜下光动力治疗后胸膜表面的坏死变化


经第一次光动力治疗1周后,胸片显示右下肺实变程度有所降低


术后随访

患者出院时,呼吸困难改善,病情在多模式治疗后的6个月内保持相对稳定。术后7个月时,患者呼吸困难加重,胸部CT显示疾病进展。遂进行了第二次PDT治疗,照射剂量与第一次PDT相同,治疗后呼吸困难有效改善。在第二次PDT后的9个月内,患者病情稳定,没有进行其他治疗;第二次PDT后10个月,呼吸困难再次加重,胸部CT显示疾病进展,拟行第三次PDT,但由于经济原因未能进行,仅给予化疗,患者接受化疗后病情仍进行性进展,最终患者在诊断为恶性胸膜间皮瘤27个月后死亡。


心得体会

  • 对于本案例,患者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明确,给予化疗后患者病情未得到控制,使用PDT术后联合化疗成功缓解了呼吸困难症状。PDT可联合保留肺的胸膜切除术、剥皮术和其他治疗方法(如辅助化疗和/或放疗)。因此,PDT可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建议联合其他现有的治疗方法作为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一种选择,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并延长生存时间。



返回上级

渝ICP备19004468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167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渝)-非经营性-2021-0090